教师名录

徐雷 教授

主页: [点击这里]

办公室电话:021-34208303

办公地点:SEIEE 3-422

电子邮件:lxu@cs.sjtu.edu.cn

实验室:

  • 研究兴趣
  • 教育背景
  • 工作经验
  • 教授课程
  • 论文发表
  • 项目资助
  • 获奖信息
  • 学术服务

实验室为电院认知机器与计算健康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类脑智能、类AlphaGo 系统、计算精准医学、组学大数据分析、重大慢病诊断标志物,计算金融学

哈工大77 級學士,續入清華大學獲碩士,再師從已故著名信息科學家常迥院士於86年完成博士論文。

现任上海交大致远讲席教授、上海交大腦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拟建类脑計算和生物医疗信息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北京大學长江講座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客座研究員、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名譽教授。1975年起當工人,後考入哈工大77 級獲學士,續入清華大學獲碩士,再師從已故著名信息科學家常迥院士於86年完成博士論文。87年入北京大學在已故著名數學家程民德院士和已故信息科學家石青雲院士的指導下做博士後,88年成爲北大破格提拔的副教授之一。89年至93年,在欧美之四所大學(包括哈佛和MIT)為博士後、高級研究員,於93年返港任高級講師、96年任教授、02年任講座教授。

课程简介


秋季课程 1.   CS28010    类脑智能

学分/学时 3/48,起止周 1-16周,上课时间 星期三第8-10节,上课地点 陈瑞球楼121

成绩计算:平时书面作业 35-50% 期中笔试 15%  期末考试 30-45%


深度学习、类脑芯片,尤其是AlphaGo的成功,令类脑智能不仅在美欧日各国相继启动的脑计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提供了巨大商机,Google 、IBM、等各大公司都争相投入。

国际上已零星开出的Brain Inspired computing课程但主题是神经形态芯片和硬件构成。

本课程目标有二

       一是从功能计算和典型算法的角度,为博士生从事类脑智能研究提供及时而系统的基础训练;

       二是本课程从类脑智能的新角度对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所涉及的核心内容精简整合,为那些并不从事相关研究而又要为将来做知识准备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套餐机会。 

内容

一、引言   

1)类脑计算与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类脑计算的三个基本要素  2)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  3)类脑计算与图灵计算和冯氏结构 4)  类脑计算与认知科学和认知计算 5)  替代大脑之探索历史和将来

二、神经系统与大脑简介

三、类脑器件简介

四、认知科学简介

五、若干描述脑系统的统计数学理论

六、认知计算 (A) 特征模板、联想记忆、和无监督学习

七、认知计算 (B) 逐级抽象、分治递归、和神经网络

八、问题求解与学习增强

九、典型应用研究: AlphaGo、会话机器人、和机器视觉  


秋季课程 2.   CS28005 基因组学之大数据学习

学分/学时 3/48,起止周 1-16周,上课时间 星期二第11-13节,上课地点 陈瑞球楼223

成绩计算:平时书面作业 35-50% 期中笔试 15%  期末考试 30-45%

内容

一、概述

1) 生物大数据和精准医疗  2)生物学中心法则  3)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多组学 4)通常的大数据分析:发掘相关性为主  5)大数据深度学习:模式识别为主  6)生物大数据分析:还注重差异检测、多源综合、和因果推断

二、多组学大数据和通常计算问题

1)基因组学(Genomics)2)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3)表观遗传学(Epigenomics )4)蛋白组学(Proteomics)5)消化组学(Metabolomics)

三、匹配分析:从串比对到图比对

四、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其它结构相似分析

五、判别分析、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

六、差异检测和biomarker发现

七、多元分析与多源综合

八、Bayesian网络和因果推断

九、多组学中网络分析简介


3. 暑期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授课老师  学分/学时 
 CS26003 机器学习之统计理论   徐雷 教授     2/32
教室: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陈瑞球楼311

时间:630日-725       星期一 7-10星期四 7-10节 

http://www.cs.sjtu.edu.cn/~lxu/CS26002_update/CS26002.htm

已發表學術期刊论文逾百篇,有多个被广泛引用的开创性学术成果 (如:randomized Hough Transform, rival penalized competitive learning, classifier combination and mixture models, adaptive PCA and independence learning, and Bayesian Ying-Yang learning system and best harmony theory)。据Web-of-Science 被引用量逾五千次(最大单篇1133头10逾3300且每篇逾100),而Google Scholar被引用量为一万多次(最大单篇2347,头10逾6700且每篇逾200)應邀在國際主要學術大會做大會報告/特邀報告数十次。

论文下载可到香港中文大学网页 http://www.cse.cuhk.edu.hk/~lxu/


20多个香港Research Grants Council (RGC)项目、国家973项目(编号2009CB8254)的一个子项负责人

獲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88年北京青年科技獎、88年首屆國家教委霍英東獎,9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95年獲國際神經網絡學會帶頭人獎, 续日本教授Amari(04年)和Fukushima(05年)之后, 獲06年亞太神經網絡學會杰出成就獎。01年當選IEEE Fellow, 02年當選IAPR Fellow和歐洲科學院院士。

 

94年起被聘爲多個國際學術期刊之Associate Editor 。

2013年创刊 Spinger OA Journal Applied Informatics,任主編,

现为歐洲科學院 Scientific Committee委员 (Division : Computationa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2014-2017. 

曾任國際神經網絡學會理事、亞太神經網絡學會主席、IEEE計算智能學會Fellow Committee委员。

联系我们 webmaster@cs.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版权所有 @ 2013